思政课思想引导

作者:2023/02/10 11:34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

1.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改变抽象的理论、枯燥的讲授、“一言堂”的说教,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实现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转变。思政课传递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主体的相关理论知识虽然必不可少,然而知识并不是目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需要让学生去实践、领悟和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 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力, 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时事动态, 以及与同学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态, 及时吸纳和灌输更多的新信息, 采取灵活多样的、富有吸引力和教师主导的、能启发学生思考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要适应时代要求与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

  2. 组织学生进行的有意识有计划深入社会、参加具体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认知国情,在理论与现实的互动中,提高运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续,是课堂理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要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主题,将其作为深化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增强针对性,克服随意性和简单化;另一方面要合力抓好落实,管理工作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要积极主动抓,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具体组织和指导,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4.应注重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始终以坚定的信仰、鲜明的立场、深厚的家国情怀、广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强大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教育引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指引方向,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迷不乱,坚守自身的政治立场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同、认可,需要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更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对话、交流。通过思想上的交锋交融,引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认识世界的“望远镜”与“显微镜”,从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高瞻远瞩,在复杂曲折的社会现象和矛盾困惑中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与尺度,将其内化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观念和自觉意识,从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善于在历史和国际比较中凸显中国特色和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在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相统一的高度上,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教育引导学生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各种问题的具体性和特殊性,见微知著,在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各种困难、困境面前做到未雨绸缪、有效应对。

5.改革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模式,既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课程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措施。目前思政课考核方式还仅限于一张考卷定结果,这在理论转化于指导实践方面的力度还不够,没有真正体现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因此,要在抓好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与运用考核的基础上,注重加大对学生在校期间日常行为表现、思想动态、参与学校服务、社会服务等实践性考核的力度,推动学生真正把所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版权所有 ©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ICP备140298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