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实践活动方案

作者:2023/02/10 11:33

德育课程实践活动方案


为强化思想政治课程的的主阵地作用,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起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的积极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增强针对性,推动课程理论向实践转化,推进我校德育课程实践活动的规范化、常态化,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尚德尚能,国粹育人”的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为目标,丰富校园文化,形成浓郁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二、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认知国情,在理论与现实的互动中,提高运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时间安排

由于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在实践活动课的安排上,计划采用弹性课时制,即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四、实施策略

(一)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德育课程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德育课程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德育课程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德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三)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德育课程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四)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德育课程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五)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德育课程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德育课程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等主题的实践活动。

五、过程管理

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是德育课程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组织形式力求灵活多样。

小组活动是德育课程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集体活动有机结合的办法,灵活运用,相互配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求做好活动日记,及时记录活动基本情况。

()教师指导必须细致到位。

教师是德育课程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指导教师必须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课时安排、活动过程、场所要求、人员分工、安全措施、活动评价等环节),预设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方案,并认真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实验观察、设计制作、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实施过程务必安全合理

逐步加强德育课程实践活动主题数量、活动小组、活动结果、教师工作、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科学合理地计算德育课程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要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师生开展各项外出活动的安全。

六、评价体系

(一)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二)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同学评价、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活动过程的观察、学生自我反思、师生协商式民主评议、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法,对每一位学生在德育课程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相应的阶段性评价。教师应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提出改进计划;处理好德育课程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评价周期与时空、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学校要建立专兼职德育课程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德育课程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



基础教学部     

二〇一九年七月五日



版权所有 ©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ICP备140298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