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2 浏览次数:77
5月11日,钟南山院士在一条国际护士节的祝福视频中表示:“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60多年来,始终坚信医疗离不开护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说法是千真万确的。”现今,护士和医生一起被称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然而,在一百多年前,“护士”还是是卑贱、污秽的代名词。说到护理职业,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粗鄙的言行。人们对这份职业态度的转变,还要归功于南丁格尔。
从19世纪60年代起,南丁格尔就将训练有素的护士引入英国济贫院体系。与之前几乎没有接受过培训不同,从那时起,护士们将接受专业训练。
❶ 不走寻常路的“叛逆”少女
出生在意大利富裕人家的南丁格尔是上流社会的千金。她的父亲十分重视她的教育。从十二岁开始,南丁格尔就跟随父亲学习历史、哲学和文学,并熟练掌握了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与拉丁文。
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像大多数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一样嫁人生子、安稳生活。但年少时的海外游历经历让南丁格尔意识到了英国糟糕的医疗卫生环境,也因此选择了从事护理事业这条不寻常的道路。
❷ 为护理工作正名的改革者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因为英军的医疗条件恶劣且缺乏护士,战地医院伤病员死亡率很高。同时期,欧洲其他国家的医院内早有被称为“姊妹”(Sisters)的女护士出现。但由于宗教影响和社会成见,英国一直反对医院,特别是战地医院吸收女护士。为了挽救英国士兵的生命,南丁格尔冲破偏见,毅然率领38名护士姐妹,来到战地医院。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充分显示了她的才能。当时英国战地医院拥挤不堪,伤病员无衣无药,饮食糟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南丁格尔首先建立护士巡视制度,她以身作则,夜晚提灯巡查病房,因此被誉为“提灯女神”(The Lady with the Lamp)。
除了投身于护理事业,南丁格尔还将目光投向了护理教育。她认为,护理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照顾生命的艺术。
1860年7月9日,南丁格尔在伦敦圣托马斯医院成立了南丁格尔培训学校。今天,这所学校是伦敦国王学院的一部分,被称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护理和助产学校。
❸ 美与理性:统计专家
南丁格尔玫瑰图
同王尔德笔下的夜莺一样,南丁格尔也有属于她的“爱的玫瑰”。她有一个鲜为后世所知的身份——应用统计学家。她发明的南丁格尔玫瑰图(Nightingale Rose Diagram)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说服了政府官员进行医疗援助,挽救了许多英国伤员的生命。
如今,“南丁格尔”已然成为了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护士精神的代名词。5月12日的国际护士节,也正是选在南丁格尔生日这一天。
新冠疫情当前,在我国抗疫的前线,也活跃着千千万万的“南丁格尔”。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人民的生命,也为疫情中的人们送去了一盏明灯。
“压痕护士”刘丽
人们印象中还需要父母呵护的00后们也已走上工作岗位,身披白色铠甲。
在援沪医疗队的护士队伍里,有很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00后”,他们不怕苦、不畏难,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向所有守护生命的护士们致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