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防中暑

发布时间:2018-06-15    浏览次数:2


兑端

      端即尖端,此穴在口部上唇尖端,故名兑端。

兑端穴系急救穴之一,具有清热散风、开窍醒神,生津止渴的功效。

鼻塞时,可用食指指腹揉按兑端穴,有很好的缓解和调理作用。

夹承浆

      夹承浆在下颌部,当颏唇沟中点(承浆穴)两旁开1寸处,有清热疏风的作用。

夹承浆有清热疏风的作用,主治齿龈肿痛、口。

 

 

 

天容

      天指上,容指头盔,此穴在头部,位于上,相当于头盔曲下下垂的边缘部位,故名天容。

天容穴位于颈侧,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天容穴有清热利咽,消肿降逆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角孙

      角即角隅,孙指孙络,此穴在颞颥部,相当于耳上角对应处,布有孙络,故名角孙。

取穴在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角孙穴有清热散风作用,系三焦、小肠和胆三经之会穴,主治耳鸣,目赤肿痛,龈肿,齿痛,痄腮。

 

 

 

风门

      风即风邪,门即门户,此穴居风邪易侵之处,且善治风邪为病,故名风门。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具有宣肺解表,益气固表的功效,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目眩、项强、胸背痛、鼻塞多涕

膀胱俞

 

 

 

      膀胱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膀胱之气转输的部位,故名膀胱俞[2]。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膀胱俞具有清热利湿,通经活络的功效。引导外感邪气从膀胱经而解除。

      此外亦可配合取人体的一些“急救穴”,如人中、大椎、合谷、足三里等穴位一个或数个,按压揉擦数分钟,可加强清热消暑的功效。同时,也可取西洋参1~2克,泡开水代茶饮。党参、黄芪、当归、陈皮、甘草等,均可配合使用,如果使用得当,便可达到一定的清补作用。